- 21. 第一时间抢救要做心肺复苏CPR
- (急救新闻)
- 近日,一名50岁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南山医院门诊大楼内晕倒,患者面色紫绀、呼吸微弱、意识丧失,遂被送入医院急诊抢救室。急诊科立即对患者进行除颤,经过5分钟的除颤抢救,40分钟后,病人终于被医生从猝死的边缘抢救回来。 近半年来,南山医院急诊科已成功抢救至少6例急性心梗合并阿斯综合征患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该院急诊科主任于长久介绍,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源性疾病是引发猝死的主要原因,“黄金8分钟”内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是抢救心源性猝死的关键。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6日
- 22. 办公室里的安全常识
- (办公室急救)
- ... 同时,久坐不动者的胃肠蠕动慢,正常摄入的食物聚积于胃肠,使胃肠负荷加重,长此以往可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出血等慢性顽疾。久而久之,体内动脉壁内就将淤积大量脂类,影响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加速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久坐少动者热量消耗少,心脏做功减少,心肌收缩无力,容易患上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性更大的心血管疾病。( 坐好更要锻炼好 上班久坐的人要抵御各种慢性病的侵扰,一要学学"怎么坐",二要因陋就简、见缝插针随时进行一些适当活动,医学专家为此提供了一些富有办公室特色的锻炼小方法。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3日
- 23. 国内懂急救知识的太少
- (急救新闻)
- ... 自瑞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先后与美国心脏协会开设全球通用的急救培训认证课程以来,也有一些个人报名培训。在瑞金医院,最年长的培训者为75岁,这位老人是读到心肺复苏操作对急救冠心病致心脏骤停的报道慕名而来的。他不仅自己学习,还发动了全家人来学习。 不过,国内如此报名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这与宣传力度、人们对急救重要性的认识、城市安全设计与文明程度等多因素相关。 城市群体安全的新课题 在“义工助人”意识发达的香港,有一道风景令陆一鸣难忘:夜幕中,不少年轻人下班后自掏腰包去学习急救技能;培训机构为让更多的人获得培训,开设了“夜校”。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2日
- 24. 心肺复苏CPR讲究多
- (急救新闻)
- ... 正确心肺复苏并不复杂 王医生表示,心脏病发作通常指的是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就是出现胸痛、胸闷、胸前区压迫等症状,正确的自救方式应该是休息,吸氧,呼叫急救中心;如果无近期胃肠出血及阿司匹林过敏史,可以嚼服300mg阿司匹林;如果没有低血压( 收缩压小于90mmHg)、明显心动过缓(小于60次/分)或心动过速(大于110次/分)、48小时内无万艾可(伟哥)服用史,则可以含服硝酸甘油1-2片。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1日
- 25. 中国每分钟就有1人遭遇心脏性猝死
- (急救新闻)
- 每1分钟时间,我国就有1人遭遇心脏性猝死。19日,55名湘雅医院AHA(美国心脏协会)中心指导老师走进长沙县湘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培训基层医护人员、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心脏急救技能,提高心血管患者猝死的院前急救成功率并降低伤残率。 研究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遭遇这种不幸。对于广大冠心病、暴饮暴食、情绪易激动、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吸烟等可能面临猝死的高危人群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1日
- 26. 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事实
- (关于我们)
- 重要事实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它死因(1)。 估计在2008年有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1)。这些死者中,估计730万人死于冠心病,620万人死于中风(2)。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受到的影响尤甚:超过8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男性和女性的情况几尽相同(1)。 到2030年,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将增加至2330万人(1,3)。预计心血管疾病将继续成为单个首要死因(3)。 ...
- 创建于 2013年9月09日
- 27. 大学生普及急救常识意义
- (校园急救)
- ...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提高生存质量的关注,学习并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与急救护理知识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面对近年来自然灾害的肆虐,工业交通事故的频发,电击、溺水、中毒病例的剧增,一个呼唤“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多一份保险——让救护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的声音正从医务界响彻全社会。学习一点有关家庭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而其中的70%是因来不及到医院就诊而死于家中或现场。在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亿,糖尿病在某考试,大收集整理些地区发病率高达10%;据目前的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冠心病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其死因大多是由于不能得到迅速及时的抢救,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致命程度。 ...
- 创建于 2013年8月27日
- 28. 老年外伤院前处理
- (急救知识培训)
- 急救培训:老年意外伤的院前处理 老年人常见的急症是心脏血管类疾病和骨折。一旦发生,患者及家属及时采取入院前的应急措施至关重要。现将一些及时处理急症的常识作一介绍,以资参考。 心绞痛: 这是冠心病患者易发生的急症,多在劳累、情绪激动、冬寒饱食、吸烟过多时发生。发病时胸前区呈阵发性疼痛,历时1-5分钟。一旦发作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待症状缓解后就医。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症状是突然在心前区发生持续性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烦燥不安、管道力,甚至昏厥。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严重得多。此时必须让病人安静躺卧,不要惊慌失措;可先服安定片、止痛药,同时呼叫救护车急救。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甚至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
- 创建于 2013年5月09日
- 29. 心源性猝死的先兆症状
- (急救知识培训)
- ... 然而,由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健全,多数心源性猝死者来不及抢救,心源性猝死的平均生还率会比欧美更低。 传统上认为,心脏性猝死有两个多发人群,一个是从出生至六个月的新生儿,另一个是45岁~75岁的中老年,其中,男性居多。现在心源性猝死已经愈发“年轻化”,运动员猝死,青少年运动后猝死,中青年白领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 据研究,心源性猝死和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等生活方式有关,抑郁、精神负担重的人发病率也相对较高。现在中青年白领大都生活节奏快,脑力劳动居多,缺少锻炼,压力较大,容易疲劳,可能有一定的心脏疾患也浑然不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不注意休息和定时检查,总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好,能扛得住,最容易被心源性猝死“盯牢”,发生“过劳死”。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许多青少年喜欢运动,感冒或者身体不适的时候也带病进行剧烈锻炼,容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病变,导致猝死。22%心源性猝死者曾经心绞痛“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但以冠心病为最主要的原因。”吴书林指出,约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患心肌梗死者中有75%可发生SCD。“虽然不少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会有心脏疾病的表现,但可惜的是人们往往不会重视这些症状,而猝死的可怕之处更在于其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 ...
- 创建于 2013年5月09日
- 30. 徒手心肺复苏挽回生命
- (中心动态)
- ... 当徒手心肺复苏进行到8分钟时,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赶到了现场。 “当时就好像被人捶了一下,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病床上……”谈及“起死回生”,宫先生不禁心生感叹:“自己是不幸的,因为患有严重的冠心病而自己和家人却丝毫不知。然而自己又是幸运的,因为发病时得到了专家医生快速、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 据雷院长介绍,3月24日已为宫先生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过几天宫先生就能痊愈出院了。 ...
- 创建于 2013年5月05日
- 31. 学会急救后敢不敢救?
- (中心动态)
- ... 自瑞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先后与美国心脏协会开设全球通用的急救培训认证课程以来,也有一些个人报名培训。在瑞金医院,最年长的培训者为75岁,这位老人是读到心肺复苏操作对急救冠心病致心脏骤停的报道慕名而来的。他不仅自己学习,还发动了全家人来学习。 不过,国内如此报名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这与宣传力度、人们对急救重要性的认识、城市安全设计与文明程度等多因素相关。 城市群体安全的新课题 ...
- 创建于 2013年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