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教育部: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 (政策)
- ... 三、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 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生物学、地理、化学等学科融入了急救知识相关内容。例如:小学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救助办法”。初中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等,高中生物学课程专门开设了“急救措施”模块,其内容包括紧急情况下公民必备的最基本的医疗急救措施知识与技能,如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120”紧急呼叫、心肺复苏、外伤止血、游泳意外的自救、动物咬伤后的处理、煤气中毒后的自救与互救等方面的内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安全运动、预防常见运动伤病和突发事故、消除运动疲劳的知识与方法,如心肺复苏、溺水救护等知识与技能”“掌握并运用安全避险的知识与方法,如拥挤、暴恐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避险和急救常识”。 ...
- 创建于 2020年10月18日
- 2. 哮喘急救常识
- (急救知识培训)
- 哮喘是一种疾病,其中某些物质或情况,称作“触发物”,造成气道的炎症和压缩(这里的气道指的是我们用来呼吸的,肺部的小管路),造成呼吸困难。哮喘发作的诱发物包括锻炼,冷空气,变应原或刺激物,例如香水。 在2008年,疾病控制与预防(CDC)估算有超过2300万人遭受哮喘困扰。然而,在美国,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在增加。哮喘是那些15岁以下孩子入院的第三大原因。 被确诊哮喘的人,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因素来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这样有助于减少对能够诱发哮喘发作的诱发物的接触机会。 ...
- 创建于 2017年3月02日
- 3. 悦安360°防猝死基因筛查版
- (防猝死计划)
- ... 学习猝死急救常识及心肺复苏技术基础 掌握公众安全设备 AED 的使用 配合医务人员对伤者进行转移转运 服务项目二:全方位心脑血管基因检测 评估方法:上皮细胞采集,DNA提取。 心血管类疾病易感性基因检测 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房颤、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血管性痴呆、不稳定性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早发性帕金森病。 ...
- 创建于 2016年11月20日
- 4. 悦安360°防猝死服务
- (防猝死计划)
- ... 学习猝死急救常识及心肺复苏技术基础 掌握公众安全设备 AED 的使用 配合医务人员对伤者进行转移转运 服务项目二:全方位医学评估 评估方法:六院特需科住院及全方位检查评估 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检测 血压,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小密低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α, ...
- 创建于 2016年11月16日
- 5. 与医生一起现场急救保障
- (急救保障新闻)
- ... 本次活动中,小记者们可以参观急救车辆,通过对急救车辆以及急救设备进行初步的认识和学习,从而更好地了解各种急救设备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和其所能起到的作用。同时,小记者们还有机会来到急救中心指挥大厅,感受从接到急救电话,到医院分中心派车实施救援的整个急救流程。在这里,工作人员还将为小记者们介绍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等急救常识。 更值得说明的是,活动期间,工作人员还将带领小记者们现场学习并实践心肺复苏术,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小记者们快速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以此来引导小记者们学习急救、学会急救,懂得急救常识的重要性,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救之手,救人于危难之中。 ...
- 创建于 2016年9月04日
- 6. 上海急救培训“好人卡”项目
- (急救新闻)
- ... 持有“好人卡”的学员将学到与国际同步的自救互救技术——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救护课程》根据《国际紧急救护指南》有关内容制定,由全国一线医疗救护专家团队执行教学,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结合技术演示和场景模拟帮助学员达到了解健康突发状况的风险及安全常识、掌握紧急状态下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学习急救常识及心肺复苏技术、掌握一般伤口处理方法及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并协助对伤者进行转运等学习目标。 ...
- 创建于 2015年8月25日
- 7. 职业健康讲座提要
- (职业健康讲座)
- ... 10 工业经营中从事危险职业员工的身体检查 1小时 本讲座目的是向雇主及雇员介绍健康监察的概念,并解释在工业经营中从事危险职业员工的身体检查目的及其重要性。 11 工作间的急救常识(包括示范和实习绷带包扎) 1.5小时 本讲座介绍基本的急救护理常识,并透过个案讨论如何处理工作间常見的意外。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22日
- 8. 火灾现场急救常识
- (急救知识培训)
- 1,当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或用手拍打。应赶紧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 2,穿过浓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 3,可向头部、身上浇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4,如果火势太大无法及时逃脱,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08日
- 9. 你一定要知道的急救常识
- (急救知识培训)
- 生活中遇到的状况林林总总,哪怕是一粒沙子入了眼,也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不适。所以,有些急救知识,是你一定要知道的。当遇到这些状况,这些急救知识一定可以帮到你。 1、异物入眼 任何细小的物体或液体,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涤剂进入眼中,都会引起眼部疼痛,甚至损伤眼角膜。 你要这样做: 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如果不奏效,就将眼皮捏起,然后在水龙头下冲洗眼睛。注意,一定要将隐形眼镜摘掉。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04日
- 10. AED每年挽救数十万生命
- (急救知识培训)
- ... 急救意识和技能培训 当猝死症状发生时,及时做出判断,迅速采取措施,才能为生命带来一线生机。因此,加强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和技能培训刻不容缓。猝死急救应该成为大众所具备的一项技能,从而促进中国急救社会体系的建立和急救事业的发展。 目前,急救课已经成为上海部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推动AED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普及,对教育机构、青少年、白领等群体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和教育,应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我们要从根源上改善中国公众急救意识淡薄和急救常识缺乏的现状,形成公众急救的社会体系。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03日
- 11. 上海将把急救知识培训纳入学生课程
- (急救新闻)
- 晨报讯 用三年的时间,完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预警和急救体系,让全市6000多名中小学保健教师、体育教师等全部接受急救技能培训,并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师生中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这是在昨天召开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上传出的消息。 记者得知,本市从去年开始在中小学校推行风险防范机制,校方责任事故继续得到控制,占学生伤害事故7.6%,全年未发生食物中毒等公共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807所中小学获得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然而,青少年校内外意外伤害事故仍不容乐观。由于师生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延误伤情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不知骨折后不能动的常识,抱紧伤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加重伤情;溺水学生被打捞上岸后本应倒提吐水,因不了解相关急救常识,错过最佳救治时机,致使呛水进入肺泡深处而致死亡。 ...
- 创建于 2013年11月13日
- 12. 急救常识
- (急救知识培训)
- 急性腹痛 腹痛有三种类型:1.绞痛:疼痛剧烈,常为阵发性,多见于胆结石、肠梗阻;2.钝痛:能为病人忍受的持续性疼痛,如胃炎、肝炎引起的疼痛;3.放射痛:因神经支配的关系,一个脏器疼痛牵涉到其他部位,如肝胆疼痛可放射到右肩。 突然而至的腹痛,而且剧烈难忍,往往是病情严重的征兆,需急送医院救治。 中暑的急救 首先应将病人迅速移到通风较好的阴凉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平卧,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部,扇扇,并给予清凉饮料。轻型病人可服人丹、十滴水,也可采用针刺疗法。 ...
- 创建于 2013年11月09日
- 13. 急救误区与急救真相
- (急救知识培训)
- 鼻子出血了要抬头“望天”、中毒后赶紧催吐。这些貌似有用的急救常识,如今经常出现在各种“急救知识”手机软件上。这些知识真的靠谱吗?让我们来破除急救误区: 鼻出血要“望天”× 身体前倾用嘴呼吸 急救误区:鼻出血后患者应采用坐位或半卧位,头部尽量后仰,可用食指和拇指紧压两侧鼻翼10至15分钟,同时拿湿凉毛巾或冰袋冷敷前额及后颈。 急救真相:捏住鼻翼,让患者身体前倾,用嘴呼吸。捏住鼻翼能促进血液凝固,不要让患者后仰,虽然这样看似正确,但后仰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入气道,将其堵塞,或者血液流入胃,导致患者呕吐。如果鼻血止不住,拨打120或者请他人帮助呼叫。 ...
- 创建于 2013年11月07日
- 14. 人人应学的急救常识CPR
- (急救知识培训)
- 人的一生,各种意外伤害随时随处都可能遇到,学些急救常识,显得尤为必要。意外伤害造成的损伤如果救护及时得当,可以使伤员的痛苦减轻到最低程度;反之,则会加重伤员的痛苦或损伤,甚至死亡。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被人们称为“三高”,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三高”多了,冠心病患者自然就增加了,冠心病控制不规范,就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跳骤停。李莉教授说,心脏病的急救常识,每个人都要学会,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9日
- 15. CPR心肺复苏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每分
- (急救新闻)
- 10月10日是“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西南医院急救部专家表示,急救最关键在于前10分钟,市民不妨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急救常识。据了解,每年,全国有上千人在医院以外的地方死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对这类病人,前10分钟急救非常重要,而这10分钟内的急救术,就是常说的现场心肺复苏术。 西南医院急救部副主任任小宝说,施救者要先评估施救环境,若安全,再评估患者的意识,若颈动脉有搏动,即可进行胸外按压,急救者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下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9日
- 16. 专家呼吁推广心脏除颤器AED
- (急救新闻)
- 世界心脏基金会规定自2000年起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为“世界心脏日”,以此呼吁全球重视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危害。在9月29日“世界心脏日”即将到来之际,北京医院心内科佟佳宾教授呼吁:“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SCD)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超过1500位国人因心脏性猝死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由于心脏性猝死抢救存活率很低,目前亟须大力普及相关预防及急救常识,并对高危人群推广使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抢救成功率低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6日
- 17. 自我心肺复苏能救命? 难!
- (急救新闻)
- 网上热传的“深呼吸用力咳”自我心肺复苏法,对心脏有按压作用但无法达到自救要求。专家提醒:患者预感要发病,及时求救最重要 “深呼吸、用力咳,每隔两秒钟做一次,直到救护车赶到……这种‘自我心肺复苏法’管用吗?”日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举行的“防灾减灾日”急救常识宣讲活动中,不少患者就这个在网上热传、号称“关键时刻,能救自己一命”的“自我心肺复苏法”向专家咨询。专家介绍,此法无法达到人工心肺复苏的要求,而且,只有极个别患者能够抢在心脏骤停前从容进行这种自我心肺复苏。因此,患者在预感到将要发病时,及时求救最重要。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6日
- 18. 办公室触电防护
- (办公室急救)
- ... 触电急救知识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组织现场救护工作。要视触电者身体状况,确定护理和抢救方法。 人触电后不一定会立即死亡,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跳等症状,外表上呈现昏迷的状态,此时要看作是假死状态,如现场抢救及时,方法得当,人是可以获救的。现场急救对抢救触电者是非常重要的。国外一些统计资料指出,触电后1分钟开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触电后12分钟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就很小。这说明抢救时间是个重要因素。因此,争分夺秒,及时抢救是至关重要的。平时要对职工进行触电急救常识的宣传教育,对与电气设备有关的人员还应进行必要的触电急救培训。触电失去知觉后进行抢救,一般需要很长时间,必须耐心持续地进行。只有当触电者面色好转,口唇潮红,瞳孔缩小,心跳和呼吸逐步恢复正常时,才可暂停数秒进行观察。如果触电者还不能维持正常心跳和呼吸,则必须继续进行抢救。触电急救应尽可能就地进行,只有条件不允许时,才可将触电者抬到可靠地方进行急救。在运送医院途中,抢救工作也不能停止,直到医生宣布可以停止为止。抢救过程中不要轻易注射强心针,只有当确定心脏已停止跳动时,才可使用。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4日
- 19. 国内懂急救知识的太少
- (急救新闻)
- ... 坐镇瑞金医院急救科,陆一鸣可以感受到人们对急救常识的需求在提高。根据瑞金医院心肺复苏培训中心统计,过去几年,报名培训者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约1000人。报名者中,除各地医院团体占据最多,还有通用公司、上海迪斯尼、东方航空、上海的警察队伍等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其中以外企居多。“在很多外企,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培训已成为新员工培训的一部分,每年输送一定比例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是公司安全计划的一部分。”瑞金医院心肺复苏培训中心培训师朱莹告诉记者。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2日
- 20. 大学生普及急救常识意义
- (校园急救)
- 意外伤害急救意识大学生普及:正随着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增多,另外,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意外伤害成了一个日趋加重的社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的自救互救知识相对缺乏,急救意识也比较薄弱。特别是大学生这样一群高知识、高素质的群体,急救知识的缺乏更为严重,在遇到意外伤害时,往往无从下手,导致许多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失去了抢救的最佳时机。根据这些情况,普及急救常识应从大学生抓起, ...
- 创建于 2013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