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中学生防坠楼
- (中学生急救安全知识)
- ... 5、如果开窗,缝隙不要超过四英寸,最好使用门窗安全锁。开窗换气时,最好选择开上边的窗户(孩子够不到)。 6、北方春季窗户开封后,应提醒家人不要让孩子倚靠窗户。 7、损坏的窗户要及时修复。 8、患有癫痫、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等特殊疾病,易导致昏厥的成年人,抱孩子时一定要远离未封闭阳台或开着的窗户。 9、看护人不要抱着孩子在窗前或阳台处驻足,以免孩子挣脱搂抱从窗户和阳台坠落。 高处坠落紧急救治: ...
- 创建于 2017年2月20日
- 22. 鼻出血急救
- (急救知识培训)
- 首要问题是止血、防治休克。 止血方法:轻度鼻出血可用指压法(头前倾,手指紧捏西俩鼻翼5~10分钟)或用干净棉花将鼻腔填塞即可止血。但许多因血液病、高血压甚至外伤引起的鼻腔大量出血,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治疗,以防失血性休克发生。 鼻腔大量出血时,一看到血从鼻子和口中乎乎涌出,常使人十分紧张。此时救助者首先要安慰病人,使之情绪稳定,因紧张的情绪会使血压增高加重出血。不要使用头部后仰或让病人赶紧躺下的方法止血。因为头部后仰或躺下后,表面上血不再从鼻孔流出,实际上血液从鼻腔后部经咽喉流入胃内,并未真正起到止血的目的。这样做,一是无法判断出血量,使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休克的危险情况,延误救治;二是大量的血液进入胃里,可引起恶心、呕吐,不仅会加重鼻出血,也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出血。所以,在现场抢救中病人无失血性休克表现,就应让病人坐下或半躺在床上,头部直立。若出血停止,也不要大意,用手指抠挖鼻孔试图将积血擦净,一旦把血痂碰掉将会再次引发出血,此时应去医院检查出血原因接受进一步治疗。 ...
- 创建于 2017年2月18日
- 23. 地震后紧急救助措施
- (灾害应急)
- ... 救人时应轻拉伤员双足或双手,从缝隙中缓慢将其拽出,注意保持脊柱水平轴线及稳定性。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或医疗点。对埋在瓦砾中的幸存者,可以利用各种器械救人,但不可用利器刨挖;还要注意防止多人践踏,以免误伤。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从瓦砾中救出伤员后要及时检查伤情,遇颅脑外伤、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休克、大出血等危重症应优先救护,尽快送医院。如果有外伤或骨折,应先给予包扎止血固定。即使无病无伤,如果埋压过久,也要进行必要护理。因震动和恐怖心理,原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的人,病情可能会加重、复发从而引起猝死,对此类病人要特别关照。对开放伤口要进行早期清创抗感染,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对在黑暗处所呆时间较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刺激。对于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
- 创建于 2017年2月14日
- 24. 夏季自然灾害预防知识
- (灾害应急)
- ... ●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十滴水、人丹等。 专家提示: ◆大汗淋漓时,切忌用冷水冲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老人、体弱者或高血压、心肺疾病患者如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
- 创建于 2017年2月14日
- 25. 台风预防和自救小知识
- (灾害应急)
- 台风,亦称飓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台风预防措施 1、未雨绸缪。在家拉筑“安全网”。住在楼房中的居民,在台风到来前应检查一下门窗是否牢固,并及时关好窗户,取下悬挂物,收起阳台上的东西,尤其是花盆等重物,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此外还要留意媒体发布的台风消息,采取预防措施。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如果家中有病患,还要准备好必需的药品,如常用的抗菌药物,感冒药和皮肤病、眼病及外科常用药等。特别是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人,应准备好相应药品。 ...
- 创建于 2017年2月13日
- 26. 雪灾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 (灾害应急)
- ...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当强冷空气侵袭时,还常常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这种低气温环境,可以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有几种看似小小的健康问题,防范不好也会引起大毛病。下面一组应对策略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鼻子出血:轻微的出血可采取让患者半坐卧或侧卧位,头部稍向前低的姿势,改用嘴巴呼吸来保持气道通畅,并以手指压迫鼻翼止血,约10分钟左右流血量多自然减少或停止。多量或快速的出血,尤其是合并高血压或其他病症,往往需要紧急请医生帮助。 ...
- 创建于 2017年2月13日
- 27. 悦安360°防猝死基因筛查版
- (防猝死计划)
- ... 学习猝死急救常识及心肺复苏技术基础 掌握公众安全设备 AED 的使用 配合医务人员对伤者进行转移转运 服务项目二:全方位心脑血管基因检测 评估方法:上皮细胞采集,DNA提取。 心血管类疾病易感性基因检测 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房颤、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血管性痴呆、不稳定性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早发性帕金森病。 ...
- 创建于 2016年11月20日
- 28. 现场不间断急救保障
- (急救保障新闻)
- ... 两边都要兼顾 李开涛介绍,他们现在的工作主要是为牺牲者、遇难者的家属做好保障,而且许多增援的消防员、民警、武警战士都非常疲惫,很可能出现虚脱、高血压等症状。前天16:30左右,就有一名民警出现血压高,被他们及时送到医院治疗。然而,与此同时,增援来的近百名驾驶员、急救医生都要轮番回到市内值班,市区的常态急救工作也不能放松。 ...
- 创建于 2016年9月04日
- 29. 北马现场急救保障到位
- (急救保障新闻)
- ... 此外,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提醒,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患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过度肥胖的人都不适宜参加马拉松运动。 ...
- 创建于 2016年9月04日
- 30. 医疗保障让活动更贴心
- (急救保障新闻)
- “现在气温有点高,您又刚运动完,您坐下稍事休息一下就没事!”一位医生对刚参加完节目表演的阿姨说。在启动仪式现场,几位“白衣天使”的身影格外引人瞩目,通过了解得知,他们是来现场医疗保障团队的医护人员。 李医生告诉记者,为负责活动现场演职人员及群众的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卫生救援,现场组建了由一位外科、一位内科医生和两名护士的医疗小组,同时配属了一辆应急救护车和两名应急人员。“针对活动,我们配备了处理简单外伤的各类医疗器械,同时,准备了应对高血压、冠心病等突发疾病的药品。此外,如遇到需紧急就诊的病患,急救车辆能第一时间将患者送至医院。”李医生说。 ...
- 创建于 2016年9月04日
- 31. 白猫科技园健康安全讲座
- (中心动态)
- ... 【基础生命支持BLS】 包含十分丰富的内科,外科以及环境伤害的应对急救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状况不知您是否还会选择掐人中式的急救方法,不科学的急救方式可能会让病人错失黄金抢救时间,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必须掌握基本的院前急救措施,给病人争取足够的抢救时间! ...
- 创建于 2015年2月14日
- 32. 冬至凭啥防猝死?
- (急救知识培训)
-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此时注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意义重大。冬至时节,气温持续下降,进入了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由于它对人体的损害是隐秘的、逐渐的,全身性的,开始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被称为“沉默的疾病”,然而它却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此类疾病患者更应注意加强自我保健和防范,预防胜于治疗。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尤其是冬至时节,随着人们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喜欢吃一些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补品,然而这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患者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发生高血黏度、高血脂、高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硬化又是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 ...
- 创建于 2014年12月30日
- 33.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
- (急救知识培训)
- ... 3. 药物因素 研究发现,是否服药、药物的剂量,以及复方药都可能引起跌倒。很多药物可以 影响人的神智、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而引起跌倒。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包括: (1) 精神类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催眠药、抗惊厥药、安定药。 (2) 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 (3) 其他:降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剂、多巴胺类药物、抗帕金森病药。 药物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的关联强度见表1。 ...
- 创建于 2014年11月26日
- 34. 中风放血救命法并不靠谱
- (急救知识培训)
- ... 脑中风发病年轻化,春季预防中风注意事项 某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表示,近期天气乍暖还寒,突发性脑梗死、脑出血的急诊患者还是不少。 “一般得中风的都是中老年人,而且一般会有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正趋于年轻化。”专家解释称,心脑血管病年轻化,除遗传因素外,还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高危因素有关,喝酒、抽烟、熬夜、缺乏锻炼等是公认的损伤身体的生活方式。 ...
- 创建于 2014年1月13日
- 35. 职业健康讲座提要
- (职业健康讲座)
- ... 9 工作与常見影响工作人口的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 1小时 糖尿病及高血压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上班一族往往会因工作而忽略了适当的治疗或在工作时未能作出相应的调节;这不但会影响工作,还会危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本讲座简介这些疾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并重点讲解在酷热环境中工作、大量体力劳动和不定时工作时应注意的事项,以促进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的职业健康。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22日
- 36. 形形色色的健康信息标识
- (急救新闻)
- 老人外出时突然发病,由于身份和病因难以确定,会因此错过最佳的救治时间。如果这些老人能随身携带一张急救卡,可以让自己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制作急救卡,最好用有一定厚度、耐磨的硬纸片,卡片上需要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人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血型等。最好多留几个家人的手机号码。 患有慢性病的,必须注明自己所患的疾病,急救药的存放位置和使用说明。比如高血压,患者易发中风,导致昏迷不醒,急救卡上可以标注“不可随便移动身体,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冠心病患者如果发生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会失去知觉,此时,如果有人依据急救卡提示找到随身携带的药物当场服用,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卡片可以一次制作多个,以防丢失。外出时应放在随身口袋。在自己感觉病情发作时,可及时取出握在手里。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19日
- 37. 预防中风24小时计划
- (急救知识培训)
- ... 2.找时间动一动。步行10分钟,或是做套简单的工间操,舒缓一下僵硬的脖颈。 3.定期量血压。 下班后:1.做30—60分钟运动。研究指出,每天只要运动30分钟,或每周至少运动90分钟,总死亡率可降低14%,也可减少24%的中风风险。健走尤其能稳定血压,每天健走10分钟,每天走4次,血压可稳定维持11小时。 2.多陪家人、照顾一下花草或是跟宠物玩,除了能疏解压力,更能预防中风。 晚上:1.晚餐。尽量清淡,少油、少盐、少糖,烹调时可用食物本身的味道取代调味料,例如用海带、香菇等熬煮成汤,少用市售的高汤块,可减少摄取过高的钠盐。研究发现,如果摄取过多的钠,会使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水分失衡,增加血压与心脏负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相对提高。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04日
- 38. 预防猝死,千万马虎不得。
- (急救知识培训)
- 不是体检正常就没事,每个人都要防猝死。医生表示不要认为身体没问题或者体检结果正常就是没有发生猝死的可能,在常规的体检中很难查出心脏的隐匿性改变,而且体检检查出的各项身体指标只代表一时的身体状况,而身体的状况随时都是改变的。对于许多中青年人来说,肥胖、吸烟饮酒、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习惯习以为常,不过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不断透支着中青年人的身体,让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让高血压、冠心病等所谓的“老年病”发生的时间提前,也相应地增加了猝死发生的风险。基于这个原因,医生提醒每个人都要防止猝死的发生。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04日
- 39. 导致猝死的十大恶习
- (急救知识培训)
- ... 第八位:吸烟或被动吸烟 吸烟对于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第九位:吃得太咸、太甜 吃盐多不仅可以升高血压,同时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第十位:久坐不动 久坐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影响脂肪代谢,血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04日
- 40. 沈阳一个半月猝死至少60人
- (急救新闻)
- ... 近日,记者从沈阳急救中心沈河分中心、东陵分中心了解到,10月15日至11月24日两中心共接诊猝死病例60例。沈河分中心主任李峰介绍,10月中旬过后,沈阳逐渐进入冬季,秋冬交替让气温、气压等变化大,易引起血压、心率的变化,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高发,由这类疾病引起的猝死病例也随之增加。与9月份相比,10月中旬后沈阳的猝死病例明显增加。李峰表示,这些猝死病例中多数为心源性猝死,即因为心梗、心衰、严重心率失常等引起的心脏原因猝死。虽然脑梗塞、脑出血也能够引起死亡,不过导致立刻猝死的病例很少。貌似“健康”也危险已占猝死病例的8.3%。在这些猝死病例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例为37人。两个急救分中心的数据显示,多数发生猝死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中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基础病,只有5人家属称没有相关疾病,身体健康,却占到猝死病例的8.3%。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