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期刊:与AED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 (e-newsletter)
- 与AED相关的配置建议及法律法规有哪些? 当一个人出现心脏骤停时,心肌会出现不协调的电活动(心室颤动),此时心脏就不能有效的收缩和泵血。医学上通常存在黄金4分钟的概念: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超过10分钟,此时抢救成功的概率极低。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只有分钟,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以电除颤的方式对心脏骤停患者施以电击,从而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率。值得注意的是,AED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医疗设备,所以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也有着“救命神器”之称。 ...
- 创建于 2019年7月12日
- 2. AED助力好人法
- (AED新闻)
- AED助力好人法,公共除颤,急救有望实现黄金4分钟 在公共场所突发心源性猝死却无人敢救的现象,近年来屡见不鲜,如何打破这种现象?2016年11月1日《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的实施将成为打破沉默的一剂良药。被称为“好人法”的这项条例指出,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人们通常所说的“好人法”,即专门为那些做好事的人提供特别的法律保护,免除他们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就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的专门法律其意义显而易见:一方面体现了公平公正,以免人们做了好事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二是鼓励人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发扬互助精神,弘扬社会美德。 ...
- 创建于 2017年2月17日
- 3. AED每年挽救数十万生命
- (急救知识培训)
-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急重症医学部主任王仲教授表示,“心脏骤停需要在4分钟内开始复苏,否则就会出现‘不可逆脑损害’。但是,我国交通拥堵的城市非常多,5分钟到达现场的可能性极小。在这关键的‘黄金4分钟’内,或者说在医生到达现场前的10分钟内,如果事发地点有人能够懂得急救知识,现场或者是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仪,很多猝死病人就可能‘起死回生’。所以,国人的急救意识是亟待提升的,在公共场所配备AED也是十分必需的。” ...
- 创建于 2013年12月03日
- 4. 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术CPR
- (急救知识培训)
- 高温导致心脏病高发,猝死情况频频出现。很多心跳骤停的患者因错过了抢救时机,送到医院时医生已无能为力。如果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分钟;而超过10分钟,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因此,如果身边有人发生意外,一定要抓住救命的“黄金4分钟”。可以通过以下十个步骤,对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复苏。 第一步:一旦发现身边有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的患者,应紧急呼叫“120”。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意识,可以轻拍患者的肩部,边拍边呼唤患者,高声问:“喂,你怎么啦?”如认识,可以直接呼唤患者的名字。 ...
- 创建于 2013年11月26日
- 5. 国人生存教育不到位
- (急救新闻)
- ... 调查显示:96.3%的市民把救人希望寄托在医生 关于急救,据浦东新区一项调查问卷显示,面临突发事件、发生危害状况需要急救时,74%的人会选择报警,18.4%只会大声呼救,96.3%的市民把救人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而市民对急救“黄金4分钟”的知晓率为11.6%,仅7.6%的市民懂得心肺复苏急救术。申城“救人执照”申请开放两年来,也仅数百市民成为专业“心脏急救员”。 据了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80%的人至少会一门以上的急救技能。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心肺复苏等初步急救技能已经普及。在日本和法国,普及自救急救知识已经纳入小学生课程。美国的急救课程从幼儿园就开始,在2—6岁,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到了初中,就要接触真正的急救方法,从初三开始一直到高中,要重点普及心肺复苏术。美国每年通过心肺复苏救援存活的人数达10万,很多人把救助心脏停跳、呼吸骤停的技能心肺复苏看作必备技能,就像学会游泳、开车一样。 ...
- 创建于 2013年11月13日
- 6. CPR心肺复苏把握黄金4分钟
- (急救新闻)
- 10月23日晚,由东南商报、宁波市红会和宁波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合办,宁波市妈妈大学公益俱乐部和宁波市红会应急救护师资队承办的“安全童伴”系列二—婴幼儿急救知识安全讲座第一场,在鄞州首南学府1号幼儿园举行。由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费素定为家长们作“儿童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培训讲座。 “中国每年有54.4万人猝死,对呼吸心跳骤停者进行院外抢救存活率不到1%。若对这类人群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则35%~40%可以挽救生命。”一开场,费老师就向家长们指出了心肺复苏现场急救的重要性。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9日
- 7. 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不到1%
- (急救新闻)
- 学会“心肺复苏”,危难时能救人一命!昨日,湖北省红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专家指出,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不到1%,而1/4美国人已掌握了这一技术。急救专家、江汉大学康复医学系主任余薇博士介绍,在心脏骤停后,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脆弱的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死亡。我国近七成心源性猝死者,在进急诊室前已经死亡。若能在“黄金6分钟”内施救,就能挽回许多生命。但救护车赶到现场,需20分钟甚至更久。因此,抢抓这段“空白期”,往往是与死神赛跑的关键时间点。因此,在民众中普及心肺复苏,意义重大。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