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大学急救安全服务
- (中心动态)
- 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提供全系统英语支持的校园急救与健康安全服务 2024年9月,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提供了全系统英语授课的校园安全与急救服务,服务内容涵盖急救、健康与安全宣导、学生安全员急救认证培训,以及校园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托管服务和设备定期审核。燕京学堂是北京大学的精英跨学科项目,提供中国研究硕士学位,旨在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对中国的跨学科研究培养全球领导者。该学堂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沉浸式的中国文化和学术体验。 ...
- 创建于 2024年10月06日
- 2. 携手北大,打造校园安全
- (中心动态)
- 北京大学携手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 打造安全校园 传递心脏急救关爱 北京大学与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持续合作,共创安全校园 近日,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继续与北京大学合作为其燕京学堂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托管服务支持方。这一合作将有力保障校园内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共创安全校园。 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实力雄厚,专业可信赖 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作为美国心脏协会认证的培训中心及拯救心脏课程TCF,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多年来,该中心一直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促进服务,如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仪操作等培训课程。此次合作将为北京大学师生提供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有效保障校园内的生命安全。 ...
- 创建于 2023年3月28日
- 3. 献礼建党百年:悦安健康助力北京大学燕京学堂AED托管项目启动
- (中心动态)
- 照片来源: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于2014年5月5日成立。燕京学堂以“跨文化交流:聚焦中国,关怀世界”为基本定位,依托北京大学人文、社科领域雄厚的历史积淀和师资力量,围绕中国问题,开展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交叉学术研究;开设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以顶尖的师资和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培养沟通中国和世界的人才。 燕京学堂坚持中国文化和价值的主体性,倡导全球协同发展,促进文化包容,力求通过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培养学生成为“了解中国、贡献世界”的未来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的领导者。 ...
- 创建于 2021年5月24日
- 4.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急救培训
- (中心动态)
- 2019年8月,正值暑假的末尾,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留学生们进行了急救技能培训。学生们通过ppt讲解和生动活泼的实际案例分析,掌握了心肺复苏术和怎么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自救互救,避免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于2014年5月5日成立。燕京学堂以“跨文化交流:聚焦中国,关怀世界”为基本定位,依托北京大学人文、社科领域雄厚的历史积淀和师资力量,围绕中国问题,开展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交叉学术研究;开设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以顶尖的师资和国际化的教学方式,为世界各类组织培养沟通中国和世界的人才。 ...
- 创建于 2019年9月25日
- 5. 肿瘤免疫治疗患者援助项目“生命之钥”将在70余个城市开展
- (患者援助实时动态)
- ... “过去几十年里,传统意义上的治疗方式有效率较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表示,“如今,免疫治疗从根本上改变了黑色素瘤过去的治疗窘境,中国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有了与世界接轨的治疗方案。” “生命之钥-肿瘤免疫治疗患者援助项目”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默沙东(中国)有限公司支持,通过提供药品援助,使患者获得规范化治疗,改善治疗药物可及性。项目启动后,将在全国超过70个城市展开。 ...
- 创建于 2018年9月22日
- 6. 北京大学急救培训
- (中心动态)
- 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教室里正在开展一堂特别的课程。每一位参与培训的国内外高材生,始终全神贯注地聆听和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这是由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展的基础急救培训课程,使用的教材与课件均由悦安健康自主研发。所有参与课程的学员都会亲身参与模拟急救的演练,包括心肺复苏(CPR)演练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学员们快速的学会了紧急状况下的急救处理方法,也成为了守护校园安全的卫士之一。 ...
- 创建于 2018年8月31日
- 7.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国内医疗网络)
- ... 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成功施行世界上年龄最小幼儿(17月)巨大腹主动脉瘤术;成功实施华南地区首例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手术、亲属活体双肝移植术、国内首例保留胰腺器官簇移植术等,这些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医疗界填补了许多空白。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评审发布的2013年度最佳医院排行榜(综合)中,医院位于全国前10名;在北京大学于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共19个专科)中,我院14个专科进入前15名,数量位列广东第一、全国第四。 ...
- 创建于 2017年9月26日
- 8.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国内医疗网络)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近百年来,我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小儿科(1940)、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小儿神经专业(50年代)等。 ...
- 创建于 2017年9月26日
- 9. 第二医疗意见
- (第二医疗意见)
- ... 部分国内网络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广东省科学医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国红十字会华山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301医院) 部分海外网络医院 克里夫兰医学中心(美国)Cleveland ...
- 创建于 2017年9月18日
- 10.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 (自动体外除颤器)
- ... AED Plus Medtronic LIFEPAK CR Plus Cardiac Science Powerheart 3G PHILIPS Heartstart FR2+/FRx 国内已配置AED的机构(场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大厅,ZOLL AED Plus) 北京安贞医院(未知位置,Medtronic LIFEPAK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31日
- 11. 推进AED普及对抗心脏性猝死
- (急救新闻)
-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指出,由于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心室颤动,因此及时进行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至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超过12分钟则仅有2%至5%。因此,目击者立即施救,有条件者及时除颤,可以极大地提升心脏性猝死复活的几率。 据悉,美国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近30%,而我国则不到1%。究其根源,除了急救手段单一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缺乏必要设备配置以及公众缺乏心脏骤停和室颤的急救知识等也是重要原因。在很多发达国家,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已成为与消防设施同样重要的公共安全设施,并在立法层面加以保障,以确保发病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除颤救治。而我国,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场所和设施中,很少能看到公众除颤术必需的除颤器。即便配备有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场所,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普及、引导和救助责任机制,很多设备最终也沦为摆设。因此,推动除颤器在公共场所的配备,进而推广公众除颤术已成为重中之重。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2日
- 12. AED何成摆设
- (中心动态)
- ... 媒体报道显示,2006年开始,首都机场T2航站楼内安装了11台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目前首都机场3个航站楼的重点区域里放置的AED总数已经达到76个。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楼门诊大厅中,一台绿色AED悬挂在一根墙柱上。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ED在医院中有几台,但并非每层都有。 “我还以为灭火器呢。”一位患者手中拿着化验单说,仪器上并未出现汉字标识,他表示对此并不了解。一位患者打趣道:“它跟ATM是兄弟吗?” ...
- 创建于 2013年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