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期刊:与AED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 (e-newsletter)
- ... necessary to insure the safety of the victim who is the object of the search or rescue operation. 在法律法规这一点上,我国也已出台相应的“好人法”来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 2016年11月1日,《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正式实施,第四十二有相关明确规定:“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
- 创建于 2019年7月12日
- 2. AED培训或自动体外除颤器培训的意义是什么?
- (自动体外除颤器)
- ... 第五, 我国法律法规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使用上的规范并未完全更新。从欧美国家推行好撒玛利亚人法即好人法开始,我国这两年也先后在深圳、杭州、上海、北京等地陆续更新了地方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以此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并在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版民法总则中184条中进一步保护了好人的权益使其变成了全国范围适用的法律保障。虽然以上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信息,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随着而来的挑战,如AED设备这项新生事物在公共场所设置所带来的各种法律风险承担的主体该有谁负责?要知道因为更多的AED社会化公众更能会增加公共场所运营方的运营风险,因此如何打破其中的顾虑已成为当下是否可以有效推行AED公共除颤计划的一个重要关键。另外一方面,AED设备目前在我国还是长期占据医疗器械三类目录,这让民众应用AED设备救人这项行为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也是阻碍公众大规模开展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培训的原因之一。 ...
- 创建于 2018年4月08日
- 3. 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为好人撑腰
- (急救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被俗称为“好人法”的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从2016年12月到今年3月,民法总则(草案)第184条经历了3次修改。最初的版本是“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经过三次修改,大会表决稿删除了前几次审议稿中的“重大过失”字样,仅规定“因自愿实施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业内人士认为,几次修改释放了鼓励大家见义勇为的明确信号。 ...
- 创建于 2017年9月28日
- 4. 你在EMS体系中的作用
- (急救知识培训)
- ... 害怕被起诉 有时人们担心可能由于救助他人导致被起诉。事实上,对那些在事故现场给予紧急护理的人的法律诉讼非常罕见,也很少会成功。 好人法 目前包括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域都有各自的好人法条例,该法可以保护那些给予紧急救助而不收取任何回报的人免于主张疏忽的指控。如果一名公民按照一个“正常的思考周全的人“在同样情形下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那么助人为乐法或保护他或她。 在被救者没有生命危险时,请不要移动被救者。 ...
- 创建于 2017年2月22日
- 5. AED助力好人法
- (AED新闻)
- AED助力好人法,公共除颤,急救有望实现黄金4分钟 在公共场所突发心源性猝死却无人敢救的现象,近年来屡见不鲜,如何打破这种现象?2016年11月1日《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的实施将成为打破沉默的一剂良药。被称为“好人法”的这项条例指出,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人们通常所说的“好人法”,即专门为那些做好事的人提供特别的法律保护,免除他们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就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的专门法律其意义显而易见:一方面体现了公平公正,以免人们做了好事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二是鼓励人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发扬互助精神,弘扬社会美德。 ...
- 创建于 2017年2月17日
- 6. 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
- (急救法律法规)
- (2016年7月29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急救医疗服务,维护急救医疗秩序,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救死扶伤的宗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院内急救医疗服务以及社会急救等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是指由急救中心、急救站(以下统称院前急救机构)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和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
- 创建于 2017年1月13日
- 7. 现场急救,没证书怎么办?
- (急救保障新闻)
- ... 人们常说,法律的事情归法律,道德的事情归道德。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二者原本并非对立,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手段,所以只有充分利用双方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特质才能发挥出“1+1>2”的最佳效果。在当前“道德滑坡”的社会风气下,法律能够站出来,强制性主持正义,正是上海出台这部“好人法”的真正用意之处。 有媒体报道,在上海人大对“好人法”草案的调查问卷中,对于“急救不担责”的民调显示,参与调查的超九成网民都选择了“支持”。从中可见,“好人法”有其广大的民意基础,也符合公众的期待。而从长远来看,法律本身也可促进道德的提升,当人们习惯于一种约束之后,自然而然会将这种约束当做理所应当,从而形成良好行为规范。 ...
- 创建于 2016年9月04日
- 8.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 ... 上海市政府网原文地址: 上海市社团局官网地址: 上海市青年报:上海出台“好人法”背后:亟待知识保障与设施跟进 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6-08/16/content_300721.htm?div=-1 http://www.sh.chinanews.com/shxw/2016-08-16/9446.shtml ...
- 创建于 2015年5月10日
- 9. 悦安《好人卡》项目启动
- (好人卡)
- ...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地区有《撒玛利亚好人法》等免责条款保护施救者的行为免责,而目前我国暂时还没有全国性法令支持“施救者免责”这一说。2011年时深圳曾出过一个《深圳经济特区救助行为保护条例》 , 2014年杭州也通过了一项 《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草案)》的地方性法案鼓励具备急救专业技能的公民对危、急、重症病员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不追究有关法律责任。但是对于施救者来讲仍然存在司法鉴定、条例界定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要厘清,一不小心不适用条例的情况发生了,可能还是免不了同法院扯上关系。这样看来施救者的施救行为因为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还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这就是为什么现状是更多的人还是选择观望的一个原因吧。 ...
- 创建于 2014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