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悦安《好人卡》项目启动
- (好人卡)
- ...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地区有《撒玛利亚好人法》等免责条款保护施救者的行为免责,而目前我国暂时还没有全国性法令支持“施救者免责”这一说。2011年时深圳曾出过一个《深圳经济特区救助行为保护条例》 , 2014年杭州也通过了一项 《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草案)》的地方性法案鼓励具备急救专业技能的公民对危、急、重症病员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不追究有关法律责任。但是对于施救者来讲仍然存在司法鉴定、条例界定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要厘清,一不小心不适用条例的情况发生了,可能还是免不了同法院扯上关系。这样看来施救者的施救行为因为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还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这就是为什么现状是更多的人还是选择观望的一个原因吧。 ...
- 创建于 2014年9月24日
- 2. 专家呼吁推广心脏除颤器AED
- (急救新闻)
- ... 亟须普及除颤装置 据佟佳宾介绍,在心跳骤停发生后,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或ICD进行电击除颤,使心律恢复正常。除颤时机异常关键,每延误1分钟,救治成功率就会减少10%。 近年来,很多发达国家都在推广公共除颤计划,通过立法强制培训公众使用AED,并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施救者免责。今年2月,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卫生厅就宣布,未来两年内在全省新装450个AED,以挽救更多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6日
- 3. 加拿大公共场所装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 (急救新闻)
- ... 近年来,多个西方发达国家都在推广公共除颤计划,通过立法强制培训公众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并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施救者免责。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2日
- 4. 国内懂急救知识的太少
- (急救新闻)
- ... 专家说,“极简化”是为了更高效的救人,因为几分钟可能是“生死之间”的结果,但这背后是一座城市对保障群体安全的多维度考量,这并不简单。比如,可以设想,全民急救培训以及不断更新技能的观念被普及后,我们需要更多的培训师;三级医院是否能承担足够的培训任务,能否开发社区基层医院的培训潜力;在解决了“能不能救”的问题后,还要回应“敢不敢救”,如何保护施救者权益,如何界定“施救者免责”等是需要跟进探讨的新问题。 ...
- 创建于 2013年10月22日
- 5. 学会急救后敢不敢救?
- (中心动态)
- ... 专家说,“极简化”是为了更高效的救人,因为几分钟可能是“生死之间”的结果,但这背后是一座城市对保障群体安全的多维度考量,这并不简单。比如,可以设想,全民急救培训以及不断更新技能的观念被普及后,我们需要更多的培训师;三级医院是否能承担足够的培训任务,能否开发社区基层医院的培训潜力;在解决了“能不能救”的问题后,还要回应“敢不敢救”,如何保护施救者权益,如何界定“施救者免责”等是需要跟进探讨的新问题。 ...
- 创建于 2013年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