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准备一份完整的急救包清單
- (健康促进快讯)
- ... 消毒用品:碘伏、酒精、消毒湿巾。 * 清洁用品:生理盐水、棉签。 * 器械:镊子、剪刀、体温计、手套。 * 常用药品:止痛药、退烧药、抗过敏药、感冒药、创伤药、烧烫伤药。 * 其他:急救手册、笔和纸、冰袋、口罩、安全别针。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通用急救包清单的基础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个人健康状况:如果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等,需要携带相应的药物和用品。 * ...
- 创建于 2025年4月16日
- 2. 如何为学校和企业选择AED設置場所
- (健康促进快讯)
- ... 企业AED設置場所选择:关注员工健康 企业是员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AED的设置应充分关注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员工密度:优先考虑员工密度较高的区域,如办公区、会议室、餐厅、休息区等。 高风险人群:关注有心脏病史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员工,在他们经常活动的区域设置AED。 工作环境:考虑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如生产车间(噪音大、温度高)、实验室(化学品接触)等,选择适合该环境的AED箱体。 ...
- 创建于 2025年4月16日
- 3. 2024AHA和ASA卒中预防指南要点整理
- (健康促进快讯)
- ... • 健康的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使用某些药物(如 GLP-1 受体激动剂)可以帮助降低卒中的风险。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对于减少卒中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 健康的血压水平:高血压是卒中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建议尽量把血压控制在 120 mm Hg 以下。控制血压的方法包括健康饮食、锻炼和按医嘱使用降压药物。 其他预防卒中的建议 • 高血压管理:对于不同人群(如不同性别、种族),高血压的管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个人的情况提供建议。 ...
- 创建于 2024年10月26日
- 4. 延退与对于老年员工的误解
- (健康促进快讯)
- ... 事实:虽然老年员工可能更容易受到高血压或肌肉不适的困扰,但这些问题通常并不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相反,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健康支持措施能显著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并提高整体生产力。 建议:雇主应提供健康检查服务,并鼓励老年员工参加定期体检。建立企业内部健康管理系统,如引入健康促进计划、鼓励员工参与日常运动和健康活动。我们建议通过提供健康讲座、健康筛查等服务,帮助老年员工更好地管理慢性疾病,减轻工作负担,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
- 创建于 2024年9月13日
- 5. 卡车司机急救主题
- (健康促进快讯)
- ... 中暑热射病如何急救 适用性:高 原因:卡车司机通常在炎热的天气中长时间驾驶,车内温度可能较高,尤其是在空调故障的情况下。他们容易发生中暑或热射病。因此,知道如何预防和处理中暑或热射病对于司机来说非常重要。 3. 卒中(中风)爆发如何急救 适用性:高 原因:中风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卡车司机中较为常见。了解中风的症状和应对方法可以帮助司机在危急时刻采取适当的行动。然而,中风的急救通常依赖快速就医,这可能在一些偏远或交通不便的地方成为一个挑战。 ...
- 创建于 2024年8月15日
- 6. 保护雇员免受高温侵害攻略
- (健康促进快讯)
- ... 可以使用代谢热量和工作量表来估计与工作相关的体力活动,工作量分为轻度(例如坐着或站着)到重度(例如剧烈活动)。雇主还应注意工人的服装是否会增加风险,并识别在炎热环境中的工作,例如消防、农业、建筑工作、采矿和工厂工作。 个体工人因素也可能表明独特的风险,即不同的员工对高温的反应不同。这包括脆弱人群,例如65岁或以上、怀孕、患有某些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或使用某些药物的人。性别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几项研究表明女性的耐热性低于男性。 ...
- 创建于 2024年7月04日
- 7. 2050年心脏病和中风可能影响至少60%的人
- (健康促进快讯)
- 2050年心脏病和中风可能影响至少60%的美国成年人:对中国的启示与数据 根据两份新的科学报告,到2050年,随着美国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多样化程度的提高,至少有六成美国成年人可能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将上升,加上高血压和肥胖等几个关键风险因素,相关成本预计将增加三倍,达到1.8万亿美元。这一趋势同样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美国的心血管疾病趋势 美国心脏协会的报告指出,未来30年内,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将显著上升。以下是具体的预测数据: ...
- 创建于 2024年6月10日
- 8. 研究发现 “沉默杀手” 房颤终生风险激增
- (健康促进快讯)
- ... 最新研究揭示了房颤正威胁着众多人群。这项结果使健康专家感到震惊,因为它挑战了以往的认知,即心房颤动仅影响大约四分之一的成年人。 研究人员分析了数百万成年人的健康数据,发现尽管心房颤动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知高血压和肥胖是其主要的风险因素。 丹麦奥尔堡大学的研究小组进一步发现,高达40%的心房颤动患者可能遭受心力衰竭,20%的患者可能发生中风。 由于心房颤动往往不表现出明显症状,因此它是导致中风和心力衰竭的潜在因素之一。此外,心房颤动在常规体检中难以被发现,除非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监测。 ...
- 创建于 2024年4月23日
- 9. 助力大陆汽车健康周,营养与健康论坛成功举办
- (中心动态)
-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饮食风险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行动旨在对一般人群、超重和肥胖人群、贫血与消瘦等营养不良人群、孕妇和婴幼儿等特定人群,分别给出膳食指导建议,并提出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的主要举措。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2019年11月全国爱卫办发布健康企业建设规范(试行),要求企业实施人群分类健康管理和指导,降低职业病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病风险。 ...
- 创建于 2020年5月05日
- 10. 急救
- (指南)
- 第 15 部分: 急救 2019 年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和American Red Cross 急救指南重点更新重申了通过减轻痛苦、防止进一步疾病或伤害并促进康复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标。任何人都可以发起急救,并支持生存链。急救工作组提出的 2019 年主题是先兆晕厥的急救治疗。 先兆晕厥的治疗 先兆晕厥意识丧失之前可识别的体征和症状可持续数秒钟,之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和直立性先兆晕厥。相关体征和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出汗、头晕、视力改变和虚弱。在先兆晕厥阶段,快速实施急救干预措施可以改善症状或防止晕厥发生。物理反压动作包括上身或下身(或两者)的肌肉收缩,以升高血压并缓解先兆晕厥症状。这些物理反压动作的例子包括双腿交叉伴肌肉紧绷、蹲下、手臂紧绷、等量握拳运动,以及颈部屈曲。急救工作组对已发表的有关这些物理反压动作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或直立性先兆晕厥有效性的证据进行了检查。 ...
- 创建于 2019年11月15日
- 11. 世界糖尿病日活动
- (中心动态)
- ...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高达1.1亿,患病率10.9%,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 糖尿病是什么?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通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问题。糖尿病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缺陷、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作用能力下降。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好还会引发各类慢性并发症。 ...
- 创建于 2019年11月14日
- 12. 全国爱卫办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
- (政策)
- ... 第三章 提供健康管理与服务 第十四条 鼓励依据有关标准设立医务室、紧急救援站等,配备急救箱等设备。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免费测量血压、体重、腰围等健康指标的场所和设施。 第十五条 建立企业全员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制定员工年度健康检查计划,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设立健康指导人员或委托属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员工健康评估。 第十六条 根据健康评估结果,实施人群分类健康管理和指导,降低职业病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病风险。 ...
- 创建于 2019年11月13日
- 13. 患者援助资源整合平台
- (患者援助资源整合平台)
- ... 心脑血管疾病:中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糖尿病:据统计,2015 年全球20-79 岁的人中有约4.15 亿人患糖尿病(患病率8.8%),另外有3.18 ...
- 创建于 2018年9月20日
- 1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内医疗网络)
- ... 医院共设有45个临床学科和9个公共学科;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血液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神经病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2个和国家临床重点实验室1个(消化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骨科、检验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儿科消化专业、肾脏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急诊科、普外科、烧伤科、感染科、肿瘤中心、老年病科、放射影像、中医肿瘤、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目前也是国家中西医结合示范单位;上海市重点学科“重中之重”1个,上海市优势学科2个,上海市特色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及卫生局重点学科6个。医院还设有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3个(微创外科、内分泌与代谢病、血液病),6个市级研究所(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上海烧伤研究所、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5个院校级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瑞金医院感染性疾病和呼吸性疾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内分泌代谢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防治骨关节病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内分泌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胃肿瘤重点实验室)。 ...
- 创建于 2017年9月26日
- 15. 经营性场所安全策略服务
- (安全策略)
- ... 另一方面,会所的健身教练需要定期接受急救、心肺复苏、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操作技能等相关应急安全救护培训,以便应对健身会员因运动导致的各类突发急症的生命支持及风险管理。如美国运动协会ACE私教认证需事先获的 心肺复苏术(CPR)有效认证。在北美地区执业,出心肺复苏认证外,还需获取AED操作认证。 加强对健身会员的健康管理 一般来讲,会员在入会时只会被要求填写一张申请表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主要包括是不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的调查)而并不要求客户出示任何健康证明以及医疗健身证明。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健身中心办理会员卡时,都是走这样的程序,通过这种"表格"对会员进行体检,除个别几家超大型的健身房要求提供医疗健身证明外,其他健身房对于来报名的会员几乎是来者不惧,一律照收。 ...
- 创建于 2017年8月27日
- 16. 鼻子损伤急救
- (急救知识培训)
- 鼻子损伤通常是由钝物打击造成的,通常会伴有流鼻血。高血压或者海拔高度的变化可会造成流鼻血。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通过让伤者坐下,头部略微前倾,捏紧两个鼻孔保持10分钟,来控制住流血。如果捏紧鼻孔的方法没有控制住流血,其他方法有使用冰袋冷敷鼻梁或压住鼻子下方的上嘴唇。记住,冰块不能直接作用于皮肤上,因为冰块可以造成皮肤组织损伤。在冰块和皮肤之间放置一层布。如果继续流血或流血复发,或者伤者说流血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请寻求医疗救治。 ...
- 创建于 2017年3月01日
- 17. 卒中或中风急救
- (急救知识培训)
- 卒中又叫中风:在美国,中风是人们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在今年将会有近800000美国人发生中风。中风,也称脑病发作,是由于大脑部分血流停止或大脑出血而引起的。中风会导致永久性大脑损伤,但有时这种损伤可能会停止甚至恢复。 中风通常是由于向大脑供血的动脉堵塞而引起的。一旦血液流动被切断,大脑某些部分开始“窒息”并死亡,直到血液流动恢复。堵塞可能由身体其他部位的血凝块引起的,例如心脏,也可能是由动脉随时间的缓慢损伤引起的,这些损伤可能是源于诸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类的疾病。 ...
- 创建于 2017年2月28日
- 18. 老年人慢性病管理
- (长期照护)
- 近20年来,我国由于从传统到更“西化”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等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已使我国心血管病剧增。其中,高血压、肥胖或超重、体力活动下降、吸烟率居高不下和饮食不健康等问题尤为突出。据研究估计,高血压导致了约40%的心脏病发作或卒中,体力活动下降与70万心血管病发病增加有关,肥胖或超重与60万发病相关。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显示,2005年中国人群的前5位死因分别是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肺癌和肝癌,均为慢性病。2006年,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了《中国慢性病报告》及全球报告《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报告显示慢性病正在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已经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最主要的死因。 ...
- 创建于 2017年2月22日
- 19. 老年人各系统疾病的护理
- (长期照护)
- ... 护理人员指导老年人进行腹式呼吸,改善呼吸功能。 5. 循环系统的护理 高血压的护理 指导老年人适度运动,以降低血压。血压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老年人,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兴奋,待血压趋于平稳、症状减轻或消失,并发症得到控制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动静结合的原则。 冬季外出时要注意保暖,以防寒冷诱发血压升高。 限制钠盐,每日摄入钠盐应少于6g,可减少水钠潴留,降低血压。 ...
- 创建于 2017年2月22日
- 20. 居家养老护理睡眠护理
- (长期照护)
- 睡眠对于健康和长寿是十分重要的,但睡眠不佳在老年人中颇为常见。随年龄的增长,睡眠模式一直在变化,导致老年人入睡困难和睡眠不能持久。 老年人睡姿选择 脑血栓老年人应采取仰卧位,以免血流速度减慢,在动脉内膜损伤处逐渐聚集而形成血栓。 肺气肿老年人应仰卧位且抬高头部,同时双手向上微伸,以保持呼吸通畅。 高血压老年人应高枕(15cm)仰卧位。 心脏病老年人应采取右侧卧位,以减轻躯体及血流对心脏的压迫。 ...
- 创建于 2017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