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单位有CERP心脏紧急反应计划吗?
一、目的
CERP,全称 Cardiac Emergency Response Plan,中文译为 心脏紧急反应计划。它指的是组织在遇到心脏骤停等心脏急症时的一整套应急反应机制。本文参考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并结合中国现实应用场景编写,旨在:
-
• 建立组织级别的应急机制; -
• 明确心脏紧急反应团队(CERT)的职责; -
• 规范 AED 的配置、管理和使用; -
• 推动 CPR/AED 培训和定期演练。
二、背景与意义
心脏骤停的挑战与干预价值
心脏骤停(SCA)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我国每年约有 54.4 万例心源性猝死,绝大部分发生在院外,救治成功率不到 1%。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工厂、办公楼、商场、交通枢纽或运动场馆等公共或工作场合,如果能在 第一时间开展心肺复苏(CPR)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存活率可从不足 1% 提高到 20% 甚至 40%。
循证研究显示:
-
• 旁观者立即实施 CPR 可将存活率提高约 2–3 倍; -
• 每延迟 1 分钟除颤,存活率平均下降约 7%–10%; -
• 在具备 AED 并常态化演练的组织或场馆,现场复苏成功率显著提升(部分研究报告可超过 70%)。
因此,建立覆盖“人(团队)+物(AED)+训(培训)+演(演练)+联(120 急救)”的一体化 CERP(心脏紧急反应计划),才能把“黄金 3–5 分钟”转化为可执行的组织能力。
CERP(心脏紧急反应计划)的普遍重要性
CERP 的建立对所有机构都具有普遍意义:无论是学校、企事业单位、工厂、商场、社区、办公楼还是体育场馆,都面临突发心脏骤停的风险。国际循证研究表明:在系统部署 CERP 的地区和机构,院外心搏骤停的存活率可提高至 20%–40%,而未建立 CERP 的场所往往不足 5%。
美国威斯康星州的 Project ADAM 计划显示,全面落实 CERP 的组织,在突发心脏骤停时旁观者启动急救的比例超过 80%,生存率显著高于无预案单位。欧洲多国数据也证实,统一建立 CERP 能将急救反应时间缩短 2–3 分钟,大幅提升除颤时效。中国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在无组织反应机制的环境中,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不足 1%,而在有制度化预案和培训的单位,救治效率和效果均有明显改善。
统一建立 CERP,能够确保各类组织在关键时刻快速反应,形成标准化的急救流程,普及 CPR 与 AED 使用,显著提升整体救治水平。
为什么机构需要建立本单位的 CERP 制度
-
• 建立组织级别的应急机制; -
• 明确心脏紧急反应团队(CERT)的职责; -
• 规范 AED 的配置、管理和使用; -
• 推动 CPR/AED 培训和定期演练。
三、心脏紧急反应团队
无论是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工厂还是体育场馆,都需要建立自己的 CERT。这不仅是校园安全的需要,也是全行业的通用要求。每个机构都应当有明确的急救反应团队,才能在突发情况下保证第一时间介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
• 团队组成:建议不少于 5 人,或占全体人员的 10%。 -
• 协调员:指定专人负责培训、演练、设备管理和评估。 -
• 职责分工: -
• 第一时间拨打 120 并引导急救人员; -
• 启动现场 CPR 和 AED; -
• 协调现场秩序(如员工疏散、顾客安置、学生保护); -
• 事件后复盘与心理支持。
-
-
• 覆盖范围:常驻人员、教师、教练、安保、行政管理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企业员工、志愿者等。
四、AED 配置与管理
-
1. 数量与位置
-
• 确保 3 分钟可及(室内外均覆盖)。 -
• 建议在办公楼、生产车间、教学楼、体育馆、食堂、操场、宿舍区、商场公共区域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
-
2. 维护要求
-
• 定期检查电极片、电池有效期,保持设备可用; -
• 建立维护台账; -
• 配备一次性手套、剪刀、屏障面罩等简易急救包。
-
3. 可及性
-
• AED 不得上锁,应随时取用; -
• 应在醒目位置张贴标识。
-
4. 使用对象
-
• AED 适用于成人和儿童,若无儿童电极片,可使用成人片,但需避免电极片互相接触。
五、心脏紧急反应计划 宣传与培训
-
• 张贴范围:办公室、车间、教室、宿舍、食堂、体育馆、运动场、商场、走廊、会议室等场所。 -
• 培训覆盖: -
• CERT 全员必须取得 CPR/AED 培训证书(建议 2 年一复训); -
• 普及性培训覆盖全体员工/教职工/志愿者(徒手心肺复苏)。
-
-
• 新入职人员:须在入职培训中学习 CERP(心脏紧急反应计划)流程。 -
• 社区与公众:可适当开展宣传和培训,扩大知晓度。
六、与急救系统的联动
-
• 将 AED 分布和 CERP(心脏紧急反应计划)方案报备至当地 急救中心或 卫生健康部门。 -
• 定期组织当地急救人员及专业团队参与演练并提供反馈。
七、演练与评估
-
• 频率:至少每年 1 次(建议每季度 1 次)。 -
• 形式:实地演练 + 桌面推演。 -
• 复盘:每次演练后总结改进,必要时更新 CERP(心脏紧急反应计划)。 -
• 事件回顾:真实案例发生后,应进行详细记录、复盘和心理支持。
八、心脏紧急事件处置流程(简版)
-
1. 识别:患者倒地、无反应、无正常呼吸或喘鸣/抽搐。 -
2. 呼救:立即呼喊周围人员,拨打 120 并报告具体地点。 -
3. 启动:CERT 成员到场,第一人立即进行 CPR。
-
• 成人:按压频率 100–120 次/分,深度约 5 厘米; -
• 儿童:按压胸腔三分之一深度; -
• 可配合 30:2(按压:呼吸)模式,条件不具备时可做徒手 CPR。
-
4. AED 使用:尽快取来 AED,按照语音提示贴片并操作。
-
• 避免长时间中断胸外按压; -
• AED 显示“不需电击”时继续按压。
-
5. 交接:急救人员到达后,向其明确交接,并协助疏导通道。 -
6. 善后:信息上报、家属通知、复盘评估、心理干预。
九、结语
心脏紧急反应计划的核心是:
-
• “快速识别、立即呼救、立即 CPR、尽快使用 AED”。
在中国,随着 AED 在学校、工厂、商场、办公楼、机场等场所逐步普及,CERP(心脏紧急反应计划)的推广可帮助各类机构提升应急能力,保障生命安全。
此外,本资料强调其依据为国际循证数据和美国心脏协会 CERP(心脏紧急反应计划)标准,同时结合中国心源性猝死高发、旁观者 CPR 率低、AED 使用不足等现实问题,旨在推动切实可行的本土化落地方案,适用于全行业。
十、支持与服务
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长期为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及各类机构提供 CERP(心脏紧急反应计划)建设的整体支持服务,包括:
-
• 制定和定制化 CERP 制度与实施方案; -
• 培训心脏紧急反应团队(CERT),提升应急技能; -
• AED 部署规划与管理台账建立; -
• 定期应急演练与效果评估; -
• 员工与公众 CPR/AED 培训课程。
如果您的单位有需要,我们可以提供整体规划与落地执行支持,帮助建立切实可行的 CERP(心脏紧急反应计划),全面提升机构的生命安全保障水平。